“近日,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剔除財政補貼后,全國養老保險虧空將超過3000億元,比2014年的1563億元顯著擴大,養老金制度內的贍養率已經低于1∶3,社會平均工資替代率為40%左右。要提高養老金的充足性和老齡人口的購買力,急需建立多層次養老金制度。”全國政協委員、廈門恒興集團董事長柯希平在接受中華工商時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國家應規范并扶持消費養老。
柯希平告訴記者,近年興起的消費養老是中國社會的創新之舉。所謂“消費養老”,是消費者在消費后,將原來由商家以實物或積分等形式對消費者進行返利,改為兌現養老金。“消費養老是繼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含個人賬戶)、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個人商業養老保險之后的養老金“第四來源”,且具有拉動消費、和諧商家和客戶關系、增加養老金積累、充實養老金個人賬戶的一舉四得之功效。在面臨未富先老挑戰的中國,這是意義非凡的社會創舉,應當得到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柯希平說。
柯希平坦言,盡管越來越多的商家和消費者認識到了消費養老的價值和作用,有些地方政府職能部門也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因缺乏科學和規范的管理,消費養老領域出現了一些亂象。此外,有些運營商與銀行、保險公司合作,將消費者通過消費獲得的企業返利兌現養老金計入個人商業保險賬戶,轉換成金融理財產品,通過本金+復利實現保值增值,但市場風險和道德風險缺乏控制,消費者權益很難保證。還有些運營商可能陷入違法私募基金的泥潭。
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在柯希平看來,中國正在建設全民創新的社會,這樣一個意義非凡的社會創舉應當得到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將其培育成為一個民間的合格的養老金計劃。
“消費養老具有跨區域、跨時間、跨行業的碎片化特征,消費群體分散,發生消費返利企業眾多,涉及的利益相關人繁雜,存在市場失靈。因此,政府有關部門要介入管理,有關部門應作為受托人,代表廣大消費養老金權益人監督管理消費養老基金。”柯希平建議道。
柯希平還建議,政府應建立消費養老金合格計劃,并以信托方式管理。“"消費養老"產生的權益基金無論是購買商業保險產品,還是直接做成公募私募基金,都無法做到"錢權分離、資產獨立",更無法做到管理成本透明、信息披露充分,而這些恰恰是信托管理機制解決的問題。如果將"消費養老"這種非合格計劃像管理企業年金一樣,建立相互制約的信托管理機制,由專業的養老金管理公司合格管理,可以有效管控風險,保證實現受益人利益加強。”柯希平說。
COPYRIGHT © 恒興集團 版權所有 閩ICP備08009988號-1 技術支持:35.com